世界遗产公约解读

2024-12-24

图片

世界遗产公约的全名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的一项国际协定。以下是对该公约的详细解读:

一、背景与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因此,大会决定制定一项国际公约,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图片

二、公约内容

1.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o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o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2.保护责任

o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

o缔约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图片

3.保护措施

o缔约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o这包括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4.国际保护与合作

o缔约国承认保护世界遗产是整个国际社会的责任。

o缔约国应有关国家的要求帮助该国确定、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

o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其他缔约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图片

三、公约的影响与意义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通过和实施,为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律框架和合作机制。它强调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这些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此外,该公约还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各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该公约,各国能够共同应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推动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

图片

四、中国的参与与贡献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众多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些遗产地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也为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项具有全球意义的国际公约,它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框架和合作机制。通过该公约的实施,各国能够共同应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推动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

图片


分享